如果要从中国历史上的400多位皇帝中挑选出一位前后反差极大的人物,唐玄宗无疑会名列前茅。唐玄宗的前半生堪称传奇,不仅成功挽救了唐朝的命运权威配资十倍,还开创了盛世局面,带领唐朝走向巅峰,成为举世瞩目的大唐帝国,这一辉煌成就至今仍为后人传颂。然而,唐玄宗的后半生却发生了剧变,他未能及时应对帝国的危机,也未能平息安史之乱,唐朝由盛转衰,皇帝的形象逐渐变得昏庸,无法控制局面。如果唐玄宗能多活27年,他或许真能成为千古一帝,但遗憾的是,半生辉煌,半生耻辱,最终只能称为“千古半帝”。
李隆基的青少年时期,命运并非一帆风顺。出生于685年的他,虽然是皇族之后,但却从小经历了不少波折。就在李隆基出生的前一年,唐中宗李显被武则天废除,李旦即他的父亲成为了新帝。按照皇位继承的理应,李隆基作为皇子,理应过得无忧,但实际情况却远非如此。李旦虽被册立为帝,但事实上,李旦并未掌握实权。所有的政权和军权都牢牢掌握在武则天手中。武则天册立李旦为皇帝,仅仅是为了为自己称帝打下基础。
展开剩余80%到了690年,武则天废除了李旦,自己称帝,史称武周时期。李旦虽然被废为皇太子,但被迫更名为武轮,并且面临了武则天一系列的打压。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,武则天对李氏一族展开了大规模的清洗,使得李氏家族几乎逐渐灭绝,血腥的朝廷斗争将李旦及其后代置于极其困厄的境地。李旦更是被软禁在宫中,身边几乎没有朋友,连母亲窦氏也被暗中处死,尸体下落不明。
这样的困境持续了好几年,直到699年,在名臣狄仁杰的劝说下,武则天决定将帝位传回李氏家族,废除了李旦,改立李显为皇太子。705年,经过张柬之的精心策划,神龙政变爆发,武则天被迫退位,李显得以复辟。然而,李显复位后,由于武则天的遗毒未能根除,李显仍然处在被权臣架空的窘境中。李显的儿子,李重俊,最终因应政治斗争的需要,也遭到毒杀,李重茂被扶上了皇位。
此时,李隆基已经成年,他目睹了唐朝的腥风血雨,心中早已埋下了改革的种子。李显死后,李隆基意识到,只有结束这一恶性循环,才能为唐朝带来光明的未来。他深知,太平公主及其支持者势力强大,必须先从这一部分力量入手。经过精心策划,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“唐隆政变”,成功推翻了韦后及其党羽,迎回了父亲李旦,使得李重茂被废除,李旦再次登基。
李隆基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扭转乾坤,实质上源于他背后暗中积攒的政治资本和个人魅力。在此之前,李隆基早已在背后结交了许多人才和军将,诸如葛福顺、陈玄礼、李仙凫等将领与他深交,这些人都对他日后的登基起到了关键作用。经过长期积累的权力资源和过人的谋略,使得李隆基最终站上了权力的巅峰。
李旦复位后,为了稳固唐朝的江山,他决定立李隆基为太子,尽管李隆基并非长子。李成器虽然是嫡长子,但他明智地推辞了太子之位,认为在这个时刻,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的,是李隆基。他的这一推辞并非出于谦逊,而是为了保全自己,避免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。最终,李隆基成功被立为太子,并开始着手扩展自己的政治网络,任命姚崇、宋璟、张说等能臣,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权力基础。
然而,李隆基的权力逐渐壮大,也带来了太平公主的不满。作为武则天的女儿、李旦的亲妹妹,太平公主在朝中拥有极高的权势,她曾一度希望将李隆基培养成傀儡,以便自己日后掌控大权。但李隆基却异常聪明能干,他的卓越才能逐渐让太平公主意识到,如果李隆基最终成为皇帝,她自己将失去所有权力。于是,太平公主开始对李隆基进行打压,并尝试让李旦更换太子。
李隆基的反应迅速而果断,他联合朝中的支持者,迫使李旦在政治斗争中做出决策,最终李旦宣布禅位给李隆基,从此后者登基为帝。虽然太平公主依旧握有强大权力,但李隆基的登基让她的政治利益受到了极大的冲击。最终,在一场激烈的权力博弈中,李隆基通过巧妙的反击,成功击败了太平公主的势力,完全掌握了朝政。
李隆基上台后,并没有急功近利,而是着眼于长远发展。他通过一系列政治改革,强化了中央集权,整顿了官僚体系,使得唐朝的经济与政治逐渐恢复了稳定。为进一步加强国家治理,李隆基实施了包括限制佛教、打击宦官等改革措施,得到了不少贤臣的支持,逐步形成了“开元盛世”的局面。
但是,随着唐玄宗的逐渐老去,他开始显得过于安逸,忽视了朝政的变化。尤其是在宰相李林甫、杨国忠等人的影响下,唐朝的政治陷入了腐化与衰退。唐玄宗在这段时间内不断错失机会,未能及时解决日益严峻的藩镇问题和宦官问题,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,也让唐朝的盛世局面迅速崩溃。
唐玄宗的晚年生活奢靡无度,尤以对杨贵妃的宠爱为典型。他无视国家的经济压力,只顾享受,最终在无形中葬送了自己一手建立的辉煌政权。安史之乱的发生,是唐朝衰落的标志,也揭示了唐玄宗在政治上的失败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上一篇:买股票可以杠杆吗 7月9日财通转债下跌0.18%,转股溢价率29.97%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