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读怎么给股票加杠杆
宜品乳业的IPO,既是行业从“增量竞争”转向“存量博弈”的缩影,也是企业寻求突破的必然选择。
近日,宜品营养科技(青岛)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,正式吹响冲刺IPO的号角。这家脱胎于1956年黑龙江北安乳品厂的老牌企业,凭借"宜品"品牌羊奶粉占据国内市场第二把交椅,2024年零售额市占率达14%,仅次于澳优乳业旗下佳贝艾特。
然而,光环之下,其最新财务数据却透露出阵阵寒意——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10.36%至8.06亿元,净利润更同比腰斩42.57%至5668.8万元。当羊奶粉赛道增速放缓、A2奶粉强势崛起、研发短板与渠道依赖等问题交织,这家18年老将能否借资本东风突围?
业绩过山车:从高歌猛进到增长失速
宜品乳业的故事始于1956年的北安乳品厂,但真正蜕变发生在2007年——在乳业摸爬滚打11年的牟善波以全资收购方式接手企业,并推出"宜品"商标。2016年,公司押注羊奶粉赛道推出首款产品,恰逢国内消费升级浪潮,凭借"高乳清、低致敏、易吸收"的差异化定位,迅速在母婴群体中打开市场。
招股书显示,2022-2024年公司营收从14.02亿增至17.62亿,年复合增长率达12.3%。更亮眼的是其市场地位:以2024年零售额计,宜品以14.0%的市占率稳居行业第二,仅次于澳优旗下的佳贝艾特(24.8%)。这个从黑龙江小城走出的品牌,已构建起覆盖羊奶粉、特医食品、牛奶粉的多元化产品矩阵,拥有6大生产基地和12个系列婴配粉注册资质。
但光鲜数据在2025年戛然而止。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10.36%至8.06亿,净利润更是暴跌42.57%至5668.8万。核心业务羊奶粉营收锐减1.03亿,同比下降19.7%,直接拖累整体毛利减少6200万。即便毛利率小幅提升至43.6%,也难抵挡销售费用侵蚀——上半年销售及分销开支达2.33亿,同比增长5.91%,销售费用率攀升至28.9%。
这场业绩变脸背后,是多重利空的集中爆发。首先,羊奶粉市场增速显著放缓,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25-2029年零售额增速将从8.2%逐年降至5.1%,零售量增速从7.5%降至4.3%。其次,A2奶粉异军突起形成直接冲击,a2公司2025财年中国区营收大增13.9%,市场份额突破8%,其主打"易消化"特性与羊奶粉形成正面竞争。更严峻的是,宜品赖以增长的跨境电商渠道出现颓势——核心平台"唯仪甄选"收入同比下滑25.87%,暴露出过度依赖单一渠道的风险。
在主业承压之际,特医食品业务意外成为亮点。2022-2024年该板块营收从2376万激增至2.19亿,占比从1.7%跃升至12.4%。2025上半年继续保持29.23%的高增长,营收占比提升至16.1%。公司敏锐捕捉到过敏婴幼儿、早产儿等特殊群体的需求,推出葆安素、敏佳等系列产品,其中葆安素虽曾因牛磺酸含量不达标被罚,但整改后已恢复销售。
不过,特医食品的爆发式增长难掩隐忧。该领域准入门槛极高,截至2024年底国内仅批准58个婴配特医产品,宜品虽持有3个注册证,但飞鹤、君乐宝等巨头正在加速布局。更关键的是,特医食品2024年2.19亿的营收规模,尚不足以弥补羊奶粉1.03亿的营收缺口,短期内难以成为主力增长引擎。
研发短板与全球化困境
在奶粉行业"得研发者得天下"的竞争法则下,宜品的研发投入显得捉襟见肘。2022-2024年研发费用从1991万骤降至801万,研发费用率从1.42%腰斩至0.45%,远低于飞鹤2-3%、澳优1.7%的水平。2025年上半年虽小幅提升至0.46%,但372万的投入规模仅相当于飞鹤单月研发费用的零头。
这种"重营销轻研发"的策略,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羊奶粉市场愈发危险。当佳贝艾特推出含益生菌的升级配方,飞鹤发力"星飞帆"系列高端化时,宜品的主力产品仍停留在基础配方阶段。招股书披露的募资用途中,虽计划投入1.5亿用于研发,但如何快速补齐技术短板仍是巨大挑战。
在国内市场增长见顶的背景下,国际化本应是破局关键,但宜品的全球化布局严重滞后。报告期内海外营收占比始终低于5%,主要来自西班牙工厂的基粉销售和韩国市场的少量成品出口。对比之下,竞争对手佳贝艾特2025上半年海外营收大增65.7%至4.83亿,占比提升至25.9%,其"进口+本土化"策略在中东、东南亚市场成效显著。
宜品并非没有全球化基因——其西班牙工厂拥有欧盟认证,韩国工厂毗邻中国主要消费市场,但品牌认知度不足、渠道建设滞后等问题制约了出海步伐。招股书提出的"国际扩张计划"包括在东南亚建厂、收购海外品牌等举措,但面对达能、雀巢等国际巨头的围剿,这场全球化突围战注定艰难。
2022年那场质量风波至今仍在影响宜品。当时北安工厂生产的葆安素特医食品被检出牛磺酸含量不达标,最终被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40万罚款。虽然公司随后升级检测设备、加强供应商管理,但该事件暴露出的品控漏洞,在监管趋严的当下仍是重大风险点。特别是在特医食品领域,任何质量瑕疵都可能引发监管重罚和品牌信任危机。
募资投向能否化解增长焦虑?
面对内忧外患,宜品将IPO视为关键转折点。招股书显示,募资资金将重点投向四大领域:30%用于研发创新,25%用于产业链升级(包括西班牙工厂扩建),20%用于品牌建设,15%用于国际扩张。这套组合拳直指当前痛点,但能否见效取决于执行力度。
在产业链升级方面,公司计划投资1.2亿改造西班牙工厂,将羊乳清粉年产能从1500吨提升至3000吨,这有助于缓解核心原料依赖进口的困境。品牌建设上,拟投入8000万用于数字化营销,试图打破"唯仪甄选"单渠道依赖。但最关键的研发环节,1.5亿投入能否催生爆款产品,仍需时间检验。
宜品乳业的IPO进程,恰逢中国奶粉行业深度调整期。新生儿数量下滑、消费理性化、监管趋严等多重压力下,企业比拼的不再是营销噱头,而是全产业链掌控力、技术创新能力和全球化运营水平。作为行业老二,宜品既享受过羊奶粉红利期的爆发增长,也承受着市场饱和后的增长阵痛。此次IPO若能成功,或将为其赢得宝贵的转型窗口期;但若募资不及预期或战略执行走样,很可能在激烈竞争中掉队。
牟善波面前不仅是资本市场的聚光灯,更是一场关乎企业存亡的突围战。从黑龙江小厂到港股上市公司,宜品用了18年;但从行业黑马到真正巨头,它还需要跨越研发、全球化、质量管控等多重险峰。这场奶粉行业的生存之战怎么给股票加杠杆,远未到终局时刻。
上一篇:股票单向杠杆 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监督执法,守护好出生缺陷第三道防线_听力_人员_损失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