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底什么是河西都会?互惠配资怎么玩
河西都会这个词汇,蜕变于《十六国春秋》和《晋书》中的“河西一都之会”。
后凉承续前凉,成为新的西北霸主。然而,在大凉天王吕光统治后期,因后凉内部矛盾重重。鲜卑人秃发乌孤、卢水胡人沮渠蒙逊、汉人李暠,就见机纷纷自立门户,企图建立起各自的“凉国”,由此后凉分裂为了南凉、北凉、西凉。
因前凉和后凉定都都选择了姑臧(武威),所以姑臧城就是大家心照不宣的核心王者之城。
谁能占领姑臧城,才意味着从法礼上真正继承了前凉的文化遗产。
围绕着姑臧凉州,“河西一都之会”的历史典故就这样产生了....
《十六国春秋》卷八十八 [北魏]崔鸿 撰 、[清]四库全书本
《晋书》[唐]房玄龄 撰、万历六年(1578)周若年、丁孟嘉刻本
展开剩余67%笔者摘要原文如下:“若蒙逊拔姑臧,亦不能守,适可为吾取之,不宜救也。曰:仑知其一,未知其二。姑臧人虽虚弊,地居形胜,河西一都之会,不可使蒙逊据之,宜在速救。利鹿孤曰:车骑之言,吾之心也。”
要理解五个凉国之间的故事线,就必须搞明白整个十六国的时间线。研究五凉学,也绝不能止步于五凉,而是要扩展在整个凉州学的整体框架当中。争夺姑臧城,不仅要考虑到其他几个凉王,还要关注与后秦、西秦、吐谷浑、胡夏和铁弗匈奴等政权的关系,既包括军事对抗,也包括外交周旋。
在这样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中,秃发傉檀敏锐得意识到姑臧城“地居形胜”,是“河西一都之会”。
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(唐)沙门慧立撰写,彦悰笺注
到了唐代,继后凉国师翻译学大师鸠摩罗什之后,唐玄奘也翻译了很多经文。《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》亦有载“凉州为河西都会,襟带西蕃、葱右诸国,商侣往来,无有停绝。”
这是“河西都会”的实证明。
《五凉考治六德集全誌》哈佛大学图书馆藏
清代凉州府武威县县令曾钧也说过“河西都会”,其作品《凉州赋并序》收录在《五凉考治六德集全志》,藏于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,节选一段,以飨读者:“率文翁之雅化,沐黎伯之陶甄。润风气之日上,作边陲之典型。夫凉州者,真所谓河西之都会也。”
慕容洞唐在写作《武威赋·其一》时,感到很多老乡对“河西都会”的认知一直停留在唐玄奘,所以写了这样一段话:“慕容三藏继嗣凉州总管;欧阳率更以铭姚辩墓志。赫赫斯人,古籍云云,今武威之士竟罕有述焉!所谙者,唯唐玄奘河西都会,三县一区而已矣。”
凉州(武威)是河西都会,说武威郡是河西四郡之首,也是有理有据有底气!
本文封面图片:凉州莲花山
本文作者:慕容若望互惠配资怎么玩
发布于:甘肃省